揭秘抖快電商破億直播間是怎么做的?
據《2021年抖快電商生態白皮書》顯示,截至今年1月,在抖快電商平臺獲得電商收入的主播,已超100萬位。
關于破億直播間的秘訣,筆者在看過這場探店直播后,將其概括為:品牌力+直播力。
做品牌專場后才逐漸有起色,在只有10萬粉絲的情況下,做到了150萬營業額的成績。
但也發現一些問題,如主播人設難以復制、復購效果欠佳、直播銷售額穩定性差等問題。
其次,直播間的直播時長每天一般在12小時以上,相當于一個正常人每天清醒的時間。換句話說就是用時長換銷量,而常態化的開播是直播電商復購的最有利保障,更適合做沉淀經營。
4月10日,抖快電商生態大會于廣州召開,其中為促進服務商與商家的共同發展,抖快電商服務商運營總監戈垚公布了抖快電商對服務商的三大扶持計劃。
一是服務能力分類評估與交流培訓。
二是更大力度、更多維度的激勵政策。
三是更完善的產品體系。
在物質過剩的年代,消費升級行為背后,興趣消費才是真正的藍海,比如顏值經濟、悅己經濟、獨居生活等新趨勢的變化,其實都可以歸納為興趣消費。
抖快電商生態大會提出"興趣電商"概念,并宣布要大力扶持商家在抖快做興趣電商。
興趣電商背景下,"人帶貨"正在向"貨帶人"轉變,這對品牌和服務商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現在的年輕人更加追新,不迷戀大品牌,愿意嘗試新鮮事物,更愿意在滿足生活基本需求之外有更多可以給生活增色的小情趣,用戶對美好有了更多的追求。
加上短視頻和直播這種更生活、更豐富、更立體的媒介,傳統品牌需要實現破圈和精準觸達消費者。
而官方認證的品牌服務商可以通過短視頻、直播等豐富的內容形式,給用戶提供更個性化、更生動、更高效的消費體驗,同時在洞悉本土市場的前提下重塑品牌形象與市場策略,實現傳統品牌品類拓展,完成心智的重塑。
不同于傳統媒介時代的"品牌形象理論"打法,在抖快電商平臺中,白牌可以先制造一個爆款,通過合適的服務商的運營服務,將產品力轉化為用戶心智和產品口碑,再轉向品牌沉淀。
從這個角度而言,品牌服務商和品牌在抖快電商平臺還將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
抖快新玩法,照著做月入過萬很輕松!
對于普通人來講,直播帶貨門檻較高,所以抖快上玩的比較多的還是視頻帶貨,所謂的視頻帶貨就是用戶在刷視頻時,有時候會看到有的視頻左下角會有一個黃色的小購物車,點進去就是商品詳情,可能你本身對商品沒有需求,但是因為這個視頻呈現的商品有趣、有用、好玩,你可能一激動就買了,這就是所謂的“興趣電商”,傳統電商是有需求——搜索——對比——購買。
而興趣電商則是看到——激發需求——購買,所以有產品供應鏈的老板,不妨試試抖快小店,目前還是藍海。
視頻帶貨的形式有很多種,玩法在不斷的升級,需要說明的是,不能說以前的圖文形式在當前階段就不管用了,確實也有人用圖文視頻搞到了不少錢,在抖快上沒有標準答案,一切皆有可能。在抖快上賺錢的項目有很多,比如視頻帶貨、直播帶貨、小程序、pick計劃、全民任務等等,玩好其中任何一個渠道,都可以小賺一筆。
直播時代,老人直播帶貨迎頭趕上
一個全民直播時代正在上演,紛涌而至的直播人群中,老人們成為新的焦點。在老人直播帶貨的群體中,來自農村的老人也走上了直播帶貨的“脫貧”之路。
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82億,占網民整體的79.1%。
直播電商成為廣受用戶喜愛的購物方式,66.2%的直播電商用戶購買過直播商品。直播帶貨儼然成為一塊香餑餑,逐漸成為抖快、快手重要增量部分的老人群體,也手握著這塊香餑餑。
三個月漲粉1000萬的“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曾創造了單場直播銷售額530萬的成績。
老人直播帶貨,賣慘成首選?
任意搜索相關關鍵詞,就能出現不少為改善生活而出現在直播間的農村老人。這類視頻的文案往往大同小異,不是為了養活家里的殘疾兒子和偏癱老人,就是為了還清巨額債務,他們都是60或70多歲的爺爺奶奶,他們直播的背景都很“風塵仆仆”、簡陋得讓人心疼,他們常常一場直播9小時、13小時無人收看、無人下單......一個成功案例的出現,往往衍生出無數個模仿者。在抖快、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老人直播帶貨的視頻幾近泛濫成災。
從0到1抖快直播帶貨玩法解析!
我們先說直播間算法邏輯,首先一個剛開播的直播間,也是沒有標簽的。那么我們經常說的標簽,到底是什么?
實際上在直播間,用戶的標簽是分為三級:
第一級為基礎標簽,即他是誰,城市,地域,年齡等;
第二級為偏好標簽,即他喜歡看什么類型的直播間,看的頻次;
第三級為交易標簽,即他喜歡在直播間買什么類型的東西,買的頻率,買的檔次是什么樣的。
當弄懂了這個概念之后,我們就會完全理解直播間標簽這個詞。
我們可以把所有的指標分為兩類:
一類是互動指標,即停留、點贊、評論等;
二類是交易指標,即GMV、UV、人均GMV等。
停留是最核心的,如果一個用戶都沒有停留,怎么可能有點贊、評論的行為?
用戶點贊、評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停留的過程,這跟短視頻的完播率是一個道理。
第二是交易指標里面,肯定就是UV,UV乘以場觀就是GMV。
基于抖快商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們會發現相比較以前,UV的價值比以往更重要,可能以前你有很大的用戶停留,UV低也沒關系。
但是現在,如果你持續一段時間停留很好,但是UV低于你同品類的賽道,你的直播推薦流量就會越來越少,這也是大家要注意的,就是要在算法給你流量的時候,盡可能去創造更好的UV價值。
無論是七天螺旋好,還是福袋卡廣場也好,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流量來的快,死的快,原因在哪里?
第一沒有人設,
第二不重視視頻端流量,
第三泛流量不精準,UV價值低,
第四就是帶有活動欺詐容易被舉報。
首先在引流款上面,并沒有采用低價秒殺的形式,而是以實物福袋進行拉流,避免了低價成單的問題,同時極大的降低秒殺成本。
起號之初,不去借助算法推送的泛流量進行拉流,而是以豆莢投放的形式,拉來基礎屬性相對精準的初始用戶,而且能快速趕走大頭娃娃。
在福袋之后進行承接流量時,同樣沒有以低價商品,而是將產品進行了利潤去除,以不賺錢的價格進行承接,進而獲得相對ok的成交數據及UV價值,但不賺錢。
通過觀察實時的流量數據,以排品中穿插利潤款的方式,開始拉升GMV進而獲得利潤,隨著賬號流量的越穩定,逐漸增加利潤款的比例.
沒有完全依賴直播推薦的流量,而是一開始就非常重視視頻端的流量,形成健康的流量結構,不至于因為系統推薦減少而導致流量一下子緊縮。
就是一開始打造賬號的時候,不管是從賬號描述,視頻端,還是直播端,對于IP人設的塑造都不斷在強化。
最后一點,就是對選品的重視,現在每個活下來的賬號,基本都是在某個品類爆過幾十萬GMV的賬號。
給大家挑幾個重點部分,跟大家講一下。
用一句粗話就是,來一個流量,轉化一個,然后通過極高的轉化率,進而獲得極為精準的推薦流量。
前端視頻主要為展款視頻,主打賣點、顏值、性價比,每天發布3-5條,作品的作用主要為3個,第一是為直播間提供初始精準流量,第二為測品,第三為概率性出爆品,把直播間拉爆。
直播間開播,前期不通過任何套路+關閉同城激發系統推薦,以視頻端流+系統初始推薦作為基礎,搭配高性價比品進行轉化,打造精準的轉化模型。
開播期間搭配豆莢投放,豆莢投放采取精準的達人相似粉+超長時間投放。
超長時間直播,為算法提供學習周期,抓取直播間需要的用戶,同時迎合。
配合超長的豆莢投放,以往的豆莢投放,是快速燒完拉權重,這種模式的豆莢,是燒的越慢越好,因為越慢越精準。
作品端不爆流,峰值10人以下,場觀幾百,但交易額同比我們做的營銷類賬號高。
核心在于視頻端爆流,一旦爆流,直接把直播間引爆。
快速起號的模式磨主播的心態,是由高到低,流量高了跌下去的恐懼感,精準起號的模式磨的是耐心。
抖快直播帶貨攪局618
磨刀霍霍,終為亮劍。
當一年一度備受品牌、商家關注的電商節點來臨,準備好了的抖快電商自然不會再次錯過這一屆618。
4月22日,在618好物節招商大會上,抖快電商透露,將拿出大量的資源、豐富特色的營銷玩法,為更多的品牌商家、達人、機構服務商建立一個全新的618市場陣地。
而快手也在5日后,啟動了616品質購物節的招商,宣布616品質購物節將采用臺網聯動的創新模式,在互動玩法、商家權益、流量資源等方面全面升級,為商家、主播、達人打造一場全方位的電商盛典。
今天,我們不妨再來來認真研究下抖快、快手618招商大會上所輸出信息點,從中,又能夠看出哪些差異和機會?
抖快618好物節,分為前后2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預熱期,從5月25日延續至5月31日,平臺會推出吸引用戶的定金預售和互動城玩法,來為活動蓄水,預付鎖量;第二階段則為正式活動期,從6月1日延續至6月18日,會通過服務費減免,直播間獎勵,短視頻話題挑戰賽等來吸引商家、主播、機構服務商參與。
而快手616品質購物節,先于抖快5天啟動,從5月20日至6月8日,為五大主題主播(寵粉、國潮、專業、有趣、信任)的PK選拔期,以選拔出最具代表性人設主播,然后聯手粉絲、觀眾,在6月9日至14期間組隊PK,最終助力615臺網聯動巔峰盛典,值得一提的是,616品質購物節將延續到6月20日結束,時間跨度為整1個月。
本次618好物節,抖快電商以"品質商家新選擇"為主題,圍繞“好”這個關鍵詞,聚焦為用戶提供好商品、好內容、好服務。從“品質商家”這個主題詞,我們就能看出:抖快電商的方向沒有改變,618的仍然聚焦在品牌商家上,希望打造更多具有標桿效應的品牌直播間,以進一步擴大品牌在抖快開播主體中所占比例。
再看快手,“616品質購物節”并沒有設定獨立主題,雖然也聚焦“品質”二詞,但從招商方案上,并不能看出針對品牌商家有特殊傾斜。最具看點的臺網聯動,也延續了去年雙11“一千零一夜”晚會的做法,即:通過頂流明星和快手主播的深度合作,來制造看點,只是相比于“一千零一夜”,更多是通過快手快手內容型達人,如:@白小白、@程響、@崔明凱等來帶動快手出圈,核心目標體現在“營”上,618的臺網聯動主打的是明星和快手上的帶貨主播合作,核心目標更在于“銷”。
從玩法上看,抖快618好物節的玩法更為多元和體系化,類天貓,融合互動游戲、排位賽、短視頻挑戰賽等多種玩法。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品牌商家,抖快電商還首度設置了“節盟計劃”,通過與商家與抖快電商聯合營銷的方式來相互導流,以實現資源互換。具體做法是:商家在自有采買的媒體投放資源中植入抖快電商的視覺元素,這樣可獲得抖快站內廣告資源曝光、大促會場資源等,以助力商家最大化、多場景引流。
再來看一下快手。相比于抖快,快手的玩法相對簡單了很多,沒有像去年雙11那樣做的玩法復雜,整個616品質購物節的以6月15日的“臺網聯動”為中軸而轉動,相比于抖快,快手的娛樂性更強,會更為注重粉絲和主播的互動,在給予主播充足流量曝光機會的同時,也會給予粉絲更多福利與優惠,包括:無門檻券、整點紅包、1分秒殺等。
從抖快招商政策差異,我們能大概總結出:
從目標導向看,抖快618會更重視實際上的電商轉化數據,包括GMV、商家表現等,而快手電商的616,則與去年雙11一樣,還承擔有營銷出圈的意義,并不會那么“在意”GMV的產出,擴大影響力也是題中之義;
從核心發力點看,抖快會更注重品牌商家側的表現,會通過品牌的表現來大秀肌肉,而快手則沒有明顯針對性,各類主播(含品牌主播)都可以參與到“品質購物節”中來,成為“大促合伙人”,分得616的一杯羹。
2021年的618,對于抖快、快手電商而言,或許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尤其對要在年終完成5000億GMV目標的抖快電商而言,今年的618,更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它是字節跳動成立電商一級部門,高速入局直播電商業務一年后,將要向業界交付的首份答卷,包括GMV數據、主播/商家數據,以及UV價值數據等,都將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
回顧去年的618,抖快電商還處于“弱參與”的狀態,彼時的抖快電商,在直播電商“人-貨-場”端,還有太多的基建沒完成,匆忙投入混戰,不僅時間不允許,準備工作也不夠充分。
相反,已經在直播電商領域深耕了兩年的快手,在去年官方發起的“616品質購物節”上卻表現搶眼。在618前夕,快手電商不僅與京東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祭出了“雙百億補貼”的大殺器,還通過@周杰倫首個中文賬號入駐,官宣“姐姐”張雨綺為電商代言人等營銷動作,賺取了一波眼球關注。